【环球新要闻】春秋老屋今安在?
- 来源:温州宣传
- 时间:2023-06-27 14:21:37
从人流熙攘的解放街,沿墨池坊拐入清幽杨柳巷,心境也随着喧嚣散去而宁静下来。漫步巷中,数座布满岁月风霜的老宅院不期然撞入眼帘。
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温州,现今仍留存着为数众多的古民居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,全市共登记了有文物价值的民居3996处,占普查文物登记总数的42.7%,是温州文化遗产中保存数量最多的类型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些春秋老屋,非简单的一砖一瓦一木,它们忠实地记录着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,比巍峨宫殿更能代表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与生命血脉。保护和利用好这份历史遗产,为城市记忆留存空间,是当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一
温州先民建造民居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。但留存至今的温州古民居年代跨度集中,以明晚期至近代为绝大多数。
这与温州地处东南沿海、多有台风侵袭有关,加之木结构建筑难以抵挡火灾、水灾、虫灾等灾害,因此留存下来的民居普遍年代较晚。
温州的古民居,不仅数量多,分布也广。从高山到海岛,甚至渺无人烟之地,均有发现价值较高的民居。
相比浙北苏式民居的细致淡雅、浙西民居的精工细雕,温州民居呈现一种自然淳朴、灵活自由、贴近生活的特点,其简中带繁的形式,既体现民居的低调平和,局部又多华丽雕饰,体现屋主人的审美追求,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七枫巷七枫景园。杨冰杰摄
温州古民居独特的文化价值,较早受到了学界的重视。20世纪80年代初,国内就有一批研究乡土建筑、民俗与文化的专家学者,陆续深入楠溪江流域、温瑞平原,开展乡土建筑调查研究。
“新叶村和楠溪江中游的村落群使我们非常兴奋,我们像考古队员一锹挖出了一个地宫,满眼晃动着稀世的宝藏。”已故著名建筑学家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在考察楠溪江流域时,曾这样形容温州古民居所带来的震撼。
以陈志华、谢凝高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,相继出版著作与论文,掀起了一波研究保护楠溪江民居的热潮。一批有关古民居、古村落的保护规划也随着这波“研究热”陆续编制出台。
溪一村里浙江省文保单位戴蒙书院。许日尤摄
近十多年来,随着对文化遗产抢救力度的增加,一大批温州古民居相继列入各级“文保”,被妥善保护起来。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芙蓉村古建筑群、顺溪古建筑群、楠溪江宗祠建筑群、玉岩包氏宗祠、雪溪胡氏大院、泰顺土楼等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花坦古建筑群等11处民居和村落被列入省级文保。
然而,许多未能获得“文保”认定但颇具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老屋,却没能经受住经济大潮的冲击,化为历史的碎片,令人惋惜。
二
坐落在市区仓桥街102号的夏鼐故居,建于20世纪20年代。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、著名社会活动家夏鼐,就是在这座带有西方风格的砖木建筑中长大、成婚的。
2012年,夏鼐故居经修缮布展成为陈列馆对外开放。这种以文物建筑布展作为纪念馆的方式,在满足科学研究需要的同时,真实展现文物的形象与历史信息,让更多市民有机会走进文物建筑,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,成为当下文物保护的主流。
十几年前,温州市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东风,对城区益康钱庄、夏鼐故居、沧河巷金宅等十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活化保护利用,以“插花”的形式在城区打造一馆一人(物)的专题博物馆,先后建成温州南戏博物馆、夏鼐故居纪念馆、谢灵运纪念馆等十多个主题陈列馆。
南戏博物馆。郑鹏摄
主城区之外,温州各地也较早开展了文物活化利用的探索。如位于龙湾区的永昌堡修缮后引入“非遗”业态、瓯海琦君故居布展作纪念馆、乐清章纶故居打造成章纶纪念馆……这些被“擦亮”的历史建筑,成为展示和弘扬温州文化的窗口,也成为温州文旅线路上的明珠。
现今,温州正聚力打造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,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利用闲置的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,兴办非遗馆、历史馆、艺术馆、陈列馆等博物馆之城系列馆。这让散落温州乡野的历史建筑,迎来重生的契机。
三
在瓯越大地上,仍散落着许多耕读传家、宁静悠远的古村落。如楠溪江上游溪口乡溪口村的戴蒙故居,始建于南宋,是楠溪江耕读文化的典型物质载体;泰顺县雪溪乡桥西村石门楼建于明代的胡氏大院,规模宏大,布局严谨……这些静卧桃源的宋、元、明、清各时期古建,全然不同于城市民居,散发质朴的美感,是更为悠久时光的见证。
徐岙底是泰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。2018年,泰顺县政府启动徐岙底古村落景观改造工程,与第三方签约打造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项目,4年间,在坚持文物保护的原则基础上,陆续开发了10多幢古建筑,让荒废了近20年的古村落重焕生机。
斑驳的门环。杨冰杰摄
然而,不是所有乡野古民居都这般幸运。事实上,更多乡野古民居难以抵挡现代文明的冲击,衰败凋敝。百年古村因人口流失成“空心村”、百年古宅在大火中毁于一旦的新闻,仍有见诸报端,居民保护意识淡薄、随意破坏等现象难以杜绝。
如何护得春秋老屋安然?
保护老屋古宅需建立“全民保护意识”,要让群众认识到它有继续居住、存在的价值。古民居最主要的功能是居住,提升古建筑的使用价值,让老屋有“烟火气”,才是对它最好、最有效的保护。因此,在不改变古建筑主体结构和风貌的基础上,应该允许对其内部结构进行适度改造,符合现代居住需求。
古建筑的逐渐败亡,既有自然因素,也有人为破坏的因素。今年年初,温州“构建‘古系列’保护利用新模式”捧回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金奖,这让我们看到,现代数字化技术照亮了古民居保护的未来前景。在做好数字化监控预防的同时,对随意盗取、非法交易古民居文物的行为更应严格管理,更应严惩肆意破坏的行为。
老屋保护如何突破窘境?如何放大古民居的时代价值?仍是需要我们上下求索的课题。
原标题:春秋老屋今安在?
作者:程潇潇
关键词: